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名师工作室

语文课堂热闹就好吗


作者:黄艳    发稿人:刘晨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2-12-12 11:56:30    点击数:544  

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老师“讲得好”这句评价有点“暧昧”了,它有可能是对一个老师教法陈旧的委婉批评,有可能暗示了一个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忽略。只要是标榜新理念的课堂,一定是不断地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;评论一节课优劣的标准,首要的、压倒一切的标准就是看学生反映是否“活跃”。由于思维的活跃是隐性的不可见的,所以,热热闹闹的讨论(合作探究)和七嘴八舌的发言成为活跃的标志。up7安阳一中

在语文课学生“万马齐喑”、教师“一花独放”的年代里,作为一种新的课堂状态,这种情况让人觉得一扫沉闷生气顿起,作为对传统课堂结构的矫枉过正,在一定的时期内对这种现象给予大力支持是必要的,但是,已经闹哄了二十年的语文课堂是否该静下来了?up7安阳一中

观摩过许多优质课、常态课,渐渐品味出了课堂上学生狂欢之后的意兴阑珊、好容易亮起的思维火花一闪即逝后的意犹未尽。课堂上学生的所谓活跃只是一种表象,思维的层次不够,缺乏难度,只见观点闪烁不见思想深入;只见话语喧闹,不见斐然成章。久而久之,学生们也会感到课堂上的七嘴八舌缺乏纵深,很难找到进步的快感,然后参与的热情就会下降,语文课喧闹一会子之后,就会回归语文教师的寂寞与多数学生的冷漠。up7安阳一中

所以,语文课对热闹的追逐是否应该审慎一些理性一些?up7安阳一中

如果,语文课应该追求思维能力的提高,真正深入下去的思维是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。罗丹的“思想者”蹲在那里山一样静穆,可他的肌肉却块块绽起,充满张力,可见思维虽一言不发却绝不轻松。我们的语文课上语言的喧嚣有时暴露的恰恰是思维的松弛与随意,缺乏“沉下去”的力量。看起来很美的“讨论”往往成为课堂上合法聊天的“沙龙”。所以高中语文课堂上必须寻找培养思维能力的路径,热闹的发言充其量只是引子,是静穆思考的前奏而绝不该是课堂的主体。语文课从沉闷走向热闹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进步,如果能够从热闹再走到充满张力的静穆,应该是一个新的提升。up7安阳一中

提升思维能力,首先要从几个关键因素入手。up7安阳一中

一是课堂的感染力。语文课堂强烈的抒情气息、优美的意境或者是发人深思的话题,激烈冲突的观点碰撞都会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。思维并不只是思考,它牵动着感情也被感情牵动着,所以语文课永远不应该忘记语文课的基本气质。语文教师在营造课堂情境方面需要下大力气。up7安阳一中

还要注意课堂的节奏。老师提出有思维强度的话题之后,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,这个过程可能也就是课堂上比较紧张比较静穆的时候。这个过程往往应该在课堂上进行过交流、讨论之后,是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加工整理深化的过程,也是通过加大个体思维强度来提升思维高度的过程。只有个体的思考,才能使个体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。在课堂上完成交流合作探究之后,可以通过课后练笔来完成进一步的思考。比如,在学习《居里夫人传》的时候,一个课时用来研读文本,课后布置了练笔思考“居里夫人的选择在当今社会是否过时”引导学生进行讨论。事实上,通过课堂的铺垫,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已经被激发起来了,他们借此话题表达了当今时代对名利的看法,虽然有个别同学认为居里夫妇的做法未免过时,但多数都认识到淡泊名利是一种态度,而不是方法,它是一个人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人生态度。up7安阳一中

课堂上学生思维成果的展示形式也直接关系到思维的质量。许多老师总是让学生口头交流,结果有些学生虽然观点很好,但表达起来含糊不清,或者不分层次,用词有时候也不准确,感觉并不好。如果让学生把他的思考写出来,就不一样了。书面语言形成的过程加工整理程度就高于口头语言,而且一旦有不妥之处还可以进行修改,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表达的准确性、清晰性、层次性。久而久之,学生思维和表达的准确性就会增强。up7安阳一中

以上只是提高思维能力的一些外部条件,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要从思维本身入手。语文课上的思维能力,除了包括分析、综合、抽象、概括等能力外,联想、想象也是重要内容。这就要求老师在与学生研读文本的过程中,注意根据文本的特点来提出科学的思维训练要求。尽管思维训练整体性很强,很难分门别类,但是教师思维训练的目的应该尽可能明确。比如,学习《孔雀东南飞》,学生很容易被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感动。我在课堂上安排了用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中的“楼台会”作背景音乐,进行朗读,许多同学读到潸然泪下。感动之后,我提了一个问题,“刘焦爱情为什么动人”?这个问题问的是原因而不是结果,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分析概括能力,思维上有一定难度,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看法。一定时间的思考之后,许多学生写出了自己的认识。刘焦爱情坚贞不移,因为他们面对家长的逼迫,权势的媒聘,美色的诱惑毫不动心,可以用死亡来捍卫爱情;因为爱情如此美好,竟然不可以化解亲人之间的隔阂,令人感叹亲情在人性面前的局限;美好的东西如此弱小,令人扼腕叹息,这都构成了感人的因素。通过这些思考,学生们对爱情、对亲情、对封建家长制都产生了比较清晰的认识,获得了一种思维的满足感。up7安阳一中

当然,语文课从感性、感情入手,注重体验熏陶与濡染,这与重视思维并不矛盾。正如前文所言,是一种互为推动。也许在背景音乐中凝神谛听,轻轻吟咏时,许多美好的体验与感受就悄然发生,一切都安静自然、无迹可求。这样的时候,课堂上也并不热闹,而是融洽。一种作者与读者的融洽,文本与对象的融洽。不也很好吗?就像“公退之暇,披鹤氅,戴华阳巾,手执《周易》一卷,焚香默坐,消遣世虑。江山之外,第见风帆沙鸟、烟云竹树而已”这样的句子,就像“杂植兰桂竹木于庭,旧时栏楯,亦遂增胜。借书满架,偃仰啸歌,冥然兀坐,万籁有声;而庭阶寂寂,小鸟时来啄食,人至不去。三五之夜,明月半墙,桂影斑驳,风移影动,珊珊可爱”这样的文字,什么样的热闹可以道得呢?个中真意,只有一片虚静冲淡的情怀可以慢慢靠近。体验这种文章的过程不是学生精神气质、生活情调养成的过程吗?up7安阳一中

梭罗在瓦尔登湖寂寞的隐居生活,催生了影响美国百年的《瓦尔登湖》,他是在宁静中完成了与自然与心灵的深刻对话;鲁迅寂寞抄碑十年后一声呐喊横空出世,发出了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惊世骇俗的强烈质疑;爱迪生、爱因斯坦、陈景润等等,多少发明家、数学家、科学家,他们的工作室想必也不该喧哗热闹,而应是安静的。up7安阳一中

以此表达我对安静的某种偏好和对喧闹的怀疑。思想和情感的成长应该是充满浓厚个人气息的。语文课始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一方重要天地,尽管不是唯一的。通过课堂上的持久训练,至少应该让学生体验到个体思考、独立思考的力量与魅力,从而爱思考,崇尚思想,用冷静的思考面对喧闹,而不是不由分说地迷失在大众的、集体的无意识之中。因为,人群本来就够热闹够庞大了。up7安阳一中

 up7安阳一中

 up7安阳一中

 up7安阳一中

up7安阳一中

2009年教学随笔)up7安阳一中

 up7安阳一中


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

河南省安阳一中 版权所有     安阳一中网络中心主办
电话:86-372-3392009   传真:86-372-3275228
地址:中国.河南安阳市文明大道327号    电子邮箱:bangongshi@ayyz.cn
豫ICP备05010909号-1